首页 > 艾滋病新闻

艾滋病新闻

降低艾滋病传播 必须靠全面的性教育

作者:aids 更新日期:2015-08-13 来源:艾滋病公益检测网 浏览量:次 文字大小:[][][
    2015年8月11日媒体报道,近年来高校艾滋病疫情上升,主要传播途径是男男性传播,有关部门要求加强做好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。
    看到这个新闻时,我的第一反应是:单纯预防艾滋病的“性教育”真的失败了;第二反应是:这样的“性教育”又有机会被强化了,虽然结果注定是更大的失败。
    其实,我们的社会上、学校中,关于“如何预防艾滋病”的信息传播并不缺少,在大学里,随便拉住一个学生问问,他们都清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;在大街上,随便拦住一个人谈下“艾滋病”,他们都会“谈艾色变”。艾滋病关乎每个人的性命,不知道如何避免感染病毒,那才奇怪呢。
    但是,知道了,为什么艾滋病在高校中的传播反而上升了呢?原因很简单:仅知道艾滋病(包括性病)的传播途径,不等于真正拥有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意识,更不等于拥有负责任的能力!
    美国的“守贞性教育”便主要讲性的行为可能导致性病、艾滋病、怀孕、堕胎等等,但早有大量调查显示,“守贞性教育”下,青少年更早发生性关系,更多无安全措施的性行为,更多的性病、艾滋病感染率。
    相反,欧洲国家采取的是全面的、综合的性教育,它的目标不是让青少年“守贞”,更不是单纯的预防性病、艾滋病,而是让青少年学习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。结果,欧洲的性病、艾滋病感染率是全世界最低的,在有的国家接近于零。
    今天的中国学校,无论中学还是大学,全面的、综合的性教育也接近于零。一些学校打着“性教育”的名义,讲几节预防艾滋病的课,或几节预防性侵犯的课,我一再强调这是无助于预防艾滋病和性侵犯的。为什么?因为它没有把投入精力在青少年学习和增强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上。而没有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,便不可能在诱惑面前保持冷静,不可能在压力面前坚持自己,所以虽然清楚不安全的性行为是有危险的,仍然无法做到绝对安全的性行为。这,才是艾滋病传播机率上升的原因,根本不是青少年不知道艾滋病的危险!
    基于此,有关部门近日印发的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,如果仅停留在“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、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,确保高校每学年每个在校学生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”,注定不会有明显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。相反,可能还有一些负面效果,包括:
    1、增加了性污名。在强调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过程中,如果不同时强调这只是与性有关的非常非常弱小的一方面,就很可能给青少年留下错误的印象,将性与艾滋病绑在一起,从而建构起针对性的污名的价值观,影响他们一生的亲密关系。
    2、制造了恐艾症。缺少全面的性教育,只做单纯的防艾教育,可能制造对艾滋病的恐慌,而这种恐慌会进一步转化成对感染者的歧视甚至敌视,使我们的社会更加远离平等、尊重、多元、关爱的伦理价值。
    3、强化了恐同症。上述“通知”强调了同性性行为是高校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原因,强调要针对“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学生开展行为干预”。这种特别的强调一定会加重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和排斥。这则通知出来的转天,一位著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便在微博中呼吁要“引导正确的性倾向”了!
    如何避免这些负面影响,真正推进性病、艾滋病的降低呢?在我看,必须进行全面的、综合的、增能与赋权的学校性教育。预防艾滋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而且一定要与性的正面价值观、性的愉悦结合起来讲;讲授艾滋病的传播渠道时,也一定要与对感染者的平等关怀结合起来;特别要避免将艾滋病与同性恋捆绑在一起。事实上,不是“同性性行为”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,而是“不安全的性行为”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。我们在预防艾滋病的工作中,一定要改变将某个人群视为“高危人群”的意识。艾滋病,没有“高危人群”,只有“高危行为”!

上一篇:校园艾滋病疫情至少每半年通报一次

下一篇:女子"约炮"遭网友用裸照和艾滋病相威胁 被骗13万

欢迎访问手机网站
购物车 优惠券 在线客服 产品选购网站论坛 返回顶部